使员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首先要解决培训学习的针对性问题。员工都是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因此,他的学习是有选择性的。选择那些他想通过培训学习掌握对他的工作有立竿见影的帮助和提高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类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并实用的东西他才会去主动学习,并且把它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如果所施行的培训内容与其所从事岗位相关性不大,甚或毫不相关,那么他不会去用心学习的,即使迫于压力参加培训学习,也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更不会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应用和巩固。因此,应细化培训内容,将培训内容按小专业、分阶段实施,对相同专业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尤其是一些精益化程度较高的专业技能,更要由点及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整个系统,扎实有效地推进,而不是急于求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教的人费劲,学的人劳神,到实践中一操作还是一头雾水,摸不着门道。从事相应工种岗位的老员工每年至少到实操培训基地进行一次提高性培训,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奖励。这一举措既为员工提供了实践操作学习的场所,也实现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衔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学习探索的乐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培训质量也就有了保证。这一举措既普节约了培训成本,又保证了培训质量,而且也增强了培训内容落实的时效性,可谓是一举三得。
必须解决培训政策导向问题。因此,从政策上引导员工提高对培训学习的认识,如在薪酬待遇、提拔晋级等方面倾向于主动学习努力工作的员工。让员工从企业政策中看到如果不学习,一旦技不如人就将受经济损失或者是被淘汰出局,而不是学与不学一个样,干好学干坏一个样,让这种紧迫感和成就感促使员工主动学习,让员工把培训学习作为一种需求和动力,这样员工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相应的培训学习质量也随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有效的培训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很有力的保障,而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