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类似“相比别人我可算节约的了”“相比别人我还算浪费?”等等“相比别人”的说法。
一个人的作风、习惯,与本人的内在品质相关,勤俭节约也只是一件关于自己品德、素质和思想认知的事情,与他人的品质关联性不强。“相比他人”的说法就好似在玩“乾坤大挪移”,用一种托词来转移视线、转移事情的焦点,将自己本来存在的或浅或深的奢侈浪费行为放在另外一个参照物下来淡化它的痕迹,乃至是抹去,这样的做法既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掩饰,也可以说是一种对勤俭节约的错误认知。试想,我们每个人都拿“相比别人”来做挡箭牌,那么勤俭节约的标准是不是就更加模糊?最后仍然存在的奢侈浪费现象是不是也就真的与我们自己无关,只是他人需要负责的东西呢?
勤俭节约,它不是一件“相比别人”的事情,它关系的只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觉悟高低。它也并不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某些常识和抵制自私享乐的力量就行了:少吃一根雪糕或少买一点零食以及鞋子、衣服,不浪费一粒米,少使用一张纸……勤俭节约只不过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意识而已,它不需要强烈的决心,它只需要有一点点自我克制。
左丘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个明智和懂得勤俭节约的人,是对自己负责的人,是对未来负责的人,是对社会负责的人;相反,不经意间的浪费看起来是“小事”,却是一种“失德”。总而言之,不要拿我们还存在瑕疵的不够勤俭节约的做法与别人相比,那样只能获得我们自己内心上暂时的一种安慰,并不代表我们真的做好了。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