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于企业尤其是技术型企业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然而,对为数不少的企业来说,创新却似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奢谈。实际上,从许多成功企业身上,我们尽管也可以发现创新的功劳,但更多的则是持续改进。这是一种旨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修炼的精神和努力。
应该说,与创新相比,持续改进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做到的,换言之,所有企业都可以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从平庸到优秀甚至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实际上,改进是企业普遍而常见的行为。像人一样,企业也需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适应,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采取或多或少的改进行为。但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企业仍停留在平庸的台阶上呢?因为持续改进具有几个特点,即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和全员性。这是持续的主动改进与偶发性的被动改进之间重大区别所在,也是许多企业虽有改进却未能实现业绩飞跃的重要原因所在。可以说,持续改进是一种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行为,因此期望通过几场管理改革运动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
一般说来,持续改进有如下几个环节: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实施改进—检查反馈。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企业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前进。
在实施持续改进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管理层要切实重视。持续改进是一种艰苦的修炼,需要假以时日方能收到明显成效。许多企业目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超英赶美”式的冒进主义心态,导致当初气吞万里的计划草草而终。显然,如果管理层抱着暴富心理,很难想象持续改进能够在企业实施下去。
其次,持续改进需要企业内的紧密协作。在不少情况下,持续改进的各个环节都不只是涉及某个小组或部门。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缺乏协作,不仅改进效果会受到影响,企业还有可能因改进活动本身而引发意想不到的冲突,最终给企业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改进行为也就成为南辕北辙之举。比如,某家企业的生产部门在采取改进措施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但由于其他环节没有进行相应改进,导致改进并未获得预期效果。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企业应培养起一种鼓励批评与自我批评、鼓励沟通的开放的文化。
第三,全员参与。没有全员的参加, 就没有全面的管理。持续改进亦如此。只有少数人参与的改进不仅难以促使企业发生飞跃,而且难以持久。提高持续改进能力不完全依靠科学的进步,而主要是依靠每位员工都具有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