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从2009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2011年底、2012年初这样一个时刻我们也希望得到政府积极的规划的措施来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接下来的15分钟我将从行业的背景、应对的策略、商业的模式探讨和企业责任四个方面来交流一下我们的观点。
大家都知道面对新能源消费单一、能源的消费和环境问题、新能源汽车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近两年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发展得非常红火,从锂电池的角度来讲,近两年中国的锂电池也从初期的150家发展到现在的近600家。但真正具有足够技术条件来研发和生产动力车用电池的锂电池厂家据统计只有20到30家。但我们也看出来整个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各种商业模式在最近几年中也层出不穷。从昨天到今天的论坛中各位专家探讨了各种模式,我们希望看到更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共同推进产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十一五以来中国提出了节能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近年来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制定了很多积极乐观的发展规划,在今天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希望在2012年的时候政府出台更多规划推动这个产业。
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只有7000多辆,截止到今年7月份,25个新城市推行了1万多辆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家主导的公共交通的领域,大众消费领域只有10%。大家知道价格、安全性、便利性是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放眼全球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克林顿政府制定了电动车的第一代汽车伙伴计划,主要的解决措施是动力的混合化也就是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布什政府充分提出了自由汽车计划,实际上是转向了燃料电池的汽车研发,美国的氢燃料技术得到了发展。奥巴马时期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因为氢燃料电池在产业化的时候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所使用的车用动力锂电池产业化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这跟政策导向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它的技术研发和实验室的研发能力也是超前的。
从电动汽车的角度来讲,动力电池盒驱动电机的关键零部件,大的整车厂已经建立了产业联盟,这都是技术产业化的标准,我们在中国也在努力推进,比如说央企联盟,我们实际上在推动中国真正的电动汽车的到来。目前国际上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技术性能、希望能得到快速的提高,我们也在跟进这样的先进技术。纯电动汽车应用的前景被看好,但由于它的性价比问题以及电池关键技术性能仍然没有得到核心的突破,所以在未来至少5年的时间大家仍是储备期,这是电动汽车进入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初始阶段。
面对这样的背景我们的应对政策。政府层面新能源汽车能否得到主要的发展?它能否把电动汽车产业行业、参与商有效地整合起来是非常关键的。各国政府都已经把发展新能源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政府的职责在于明确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规划,协调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关系才能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我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这种发展模式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模式。从整车企业的主动的参与到最近两年出现的充电站和换电站不同的模式,以及未来充电站和换电站和车企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都是这个产业链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同样,政府的补贴也是目前能够推动现在产业继续向前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到年底和年初,很多的企业作为制造企业来讲我们也很关注这样政策出台,能否有这样的政策出台才是能否看到明年新能源汽车是否继续蓬勃发展的关键。能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与传统能源商合作建立起服务端渠道,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政府层面把这些资源整合,才能完全推动产业链的发展。